王尽美:三首小诗与二十七年人生

2018-04-24 09:22:00 来源: 人民日报 作者: 萧海川

  据新华社济南4月21日电 (记者萧海川)1925年8月,青岛。病榻上的青年,面貌英挺、身材清癯,却已是病入膏肓。他想说话却不时被剧烈的咳嗽打断,咳出来的是一口口鲜血。前来探视的同道友好,见到这一幕不禁潸然泪下。

  青年并不讨论自己的病情。在弥留之际,他向身边的同志留下遗嘱:“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,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。”

  他就是王尽美,原名王瑞俊,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、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。

  今年是王尽美诞辰120周年,但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停在了27岁。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辞世的。

  “沉浮谁主问苍茫,古往今来一战场。潍水泥沙挟入海,铮铮乔有看沧桑。”这是王尽美写于1918年的一首小诗。那一年他刚满20岁,在家乡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

  青年人的笔下,没有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的欢畅,唯有对时代的冷眼相观,在胸中郁结起一股热血豪气。彼时中华,国虽泱泱,萎靡倾颓,列强斜睨。

  王尽美在泉城求学期间,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,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。1920年3月,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,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。同年11月,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,创办《励新》半月刊。这份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、新文化,刊载了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,抨击时弊,启发青年觉悟。

  “贫富阶级见疆场,尽善尽美唯解放。潍水泥沙统入海,乔有麓下看沧桑。”这是王尽美最为著名的《肇在造化——赠友人》。1921年写下这首短诗后,他便将“尽美”变作自己的名字,来彰显自己的志向与主义。那就是为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的社会理想。

  也是在这一年,他与邓恩铭作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,赴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。多年以后,中国走出历史阴霾的道路探索,都会追溯到这次非凡的会议。对王尽美来说,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志,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  沪上归来的王尽美,转身投入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。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,他在山东建立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,担任书记。1922年1月,他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。同年7月,他再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。他所参与起草的《劳动法大纲》,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。

  长期的忘我工作与艰苦生活,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。即便如此,他依然抱病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全线、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等,直至在工作的最前线溘然而逝。

  “四十年前会上逢,南湖舟泛语从容。济南名士知多少,君与恩铭不老松。”1961年,同为中共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挥笔写下了这首《忆王尽美同志》,追忆英年早逝的革命战友。

  斯人已逝,英魂长存。在王尽美的家乡,今天的山东省诸城市,一座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承载着当地百姓对他的思念。王尽美的红色基因被一代代后人所继承,他的儿子、孙子、曾孙都先后紧随他的足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在一条光明、正确的道路上继续不息地奋斗向前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04月22日 04 版)

  (责编:李叶、谢磊)

初审编辑:魏鹏

责任编辑:孙华飞

推荐阅读
相关新闻